第 56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56 章
王洋沖奶奶挑了挑眉,頑皮的笑著,“嘿嘿,在電視裏學的。”
王洋最佩服的就是奶奶做事那一絲不茍的認真,所以他從小就立志,長大做事就要像奶奶這般細致,不放過任何一個錯誤的可能。
一個老人在院子裏數著肉的袋數和每袋裏的骨頭的數量,然後再把塑料袋一個個的系好。
另一個年輕的小夥子,就在堂屋裏拿著計算器,對著賬本,一戶一戶的核對著金額,快到中午時,祖孫倆的工作都已確保無誤。
老人擡起頭看了眼正南方的太陽,叫孫子去看看時間。
“馬上要十二點了,奶奶。”
“哦”,老人盤算著一天中大部分人都在家的時間,那就是吃飯的時候,只見她走進廚房,把鍋裏蓋著鍋蓋保溫的飯菜端出來,新蒸的油花卷,還有一盤黃瓜炒雞蛋。
“洋洋,快把吃飯桌搬到院子裏來。”
王洋早已收拾好桌上的賬本和信封,立刻將桌子搬到院子中,見奶奶這麽快就做好了飯菜,驚訝不已。
“呆那幹啥呀,快幫忙拿筷子。”奶奶說。
“噢!”反應過來的王洋迅速去洗了個手,然後去廚房拿了兩雙筷子。
奶奶端著菜,他放下筷子,去屋裏一手拿一個椅子,搬到吃飯桌前,“奶奶,您這是什麽時候做好的飯菜?”王洋還是有些好奇的看著奶奶。
“拆洗完被子,然後我去活了發面,又給院裏的菜地澆了水,我一看太陽快到頭頂了,想著你應該快回來了,然後摘了幾根黃瓜和一些豆角,我把豆角送給你趙奶奶了些。她家今年只種了黃瓜,你趙奶奶人很好,對咱家更好,她看到我有什麽難事一準過來幫忙,洋洋啊,以後趙奶奶家要是有什麽事,你也要多幫襯著點,知道了嗎?”老人跟孫子嘮著家常,又刻意囑咐了幾句,要讓他知道感恩和回報對他們家有恩的人。
“奶奶,您放心吧,趙奶奶從我小時候就對我特別好,還經常幫助咱們家,這世上除了奶奶您對我最好之外,就要屬趙奶奶了,以後趙奶奶家有什麽需要幫忙的,不用等趙奶奶招呼,我立馬跑過去幫忙。”他認真的臉上充滿了感激之情。
老人和藹的笑了笑,沖孫子眨了眨眼,“這才是我的好孫子,來,快吃飯吧,趁村裏的人都在家吃飯,咱們去一家一家的還賬去。”
“嗯嗯!”他嘴裏剛放進去一口黃瓜和雞蛋,王洋鼓著腮幫子,邊嚼邊應聲。
老人也快速的吃起飯來。
自家種的黃瓜真是清脆爽口,奶奶做的飯和以前一樣好吃,尤其是花卷,香香的鹹鹹的非常好吃。
祖孫倆不到十分鐘就吃完了飯,老人用灰藍色的布袋裝好賬本和紅色的圓珠筆,又把厚厚的一沓沓裝著錢的信封,裝進另一個大點的黑色布袋裏。
等一切都收拾妥當了,她鎖上堂屋門,又把廚房門的門鎖鏈掛上。
這時王洋已經拉著放滿豬肉的木板車在大門口等待著奶奶。
老人很快便走到了大門口,反身把門關上,然後上了鎖。
“奶奶咱們從哪一家開始還?”王洋拉著木板車有些遲疑,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。
“先去村最北邊,咱們這條街的最北頭吧。”奶奶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,可以想象的到,她已經在腦中想象過無數次今天的畫面。
王洋把拉車繩挎到右肩上,兩手架著車把手,順著奶奶所說的方向走去,老人則用手推著木板車一側的木板,就這樣一老一少,各懷著一顆激烈起伏的心,向前一步步邁去。
這一天,奶奶等的太久了,久到她已經滿頭白發。
但,這一天,她終於盼來了,她挺直了腰板,就像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,邁著自信的腳步,意氣風發。
十幾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在王洋小學畢業之後,他就一直問奶奶這個問題。
奶奶覺得那時的他還小,不應該告訴他那麽沈重的事情,便對他說以後有機會,她會將一切都告訴他。
終於有一天,奶奶竟然主動給他講起了關於他父母的事情。
一切的疑惑,至此一一解開。
他記得,那是他決定放棄上學的一天,奶奶一直勸他繼續上學,最後還是勸說不動他,被他氣的哀聲嘆氣。
那天晚上吃完晚飯,奶奶坐在木椅子上沈思了許久,然後叫過他來,坐在堂屋裏的那個飯桌前。
“今天我就跟你講講,你一直想知道的事吧。”奶奶長長的嘆了口氣,開始慢慢地講起了十幾年前的故事......
十幾年前,玉米的收成特別好,農村的糧食買賣自由,又終於不用交糧稅了。
那時候王洋的父母和同村的其他夫妻一樣,在地裏忙完活,就去距村五裏地左右的大窯廠上班。
他們戴上手套,卸土磚胚,夫妻倆一組,拉著磚窯廠特制的加寬加長的木板車,到窯洞成型的土磚胚處裝上滿滿一車,兩人再合力拉到窯廠另一邊空闊的地上,然後在地上鋪一層粗糙的草席,再把土磚胚插著花,整齊有序的碼在草席上,就這樣一邊卸一邊碼著,當時人們都叫這個為碼花架。
這就是把成型的土磚胚,一塊一塊的錯開壘起來,遠遠看去,錯開的一個個縫隙就像是一朵朵花,所以才叫碼花架。
碼花架是為了讓土磚胚個個都能接觸到風和太陽,這樣土磚胚才會幹的更快。
讓土磚胚經風吹日曬幾日後,然後就可以拉去火窯洞裏燒制成紅磚了。
裝運土磚胚是個非常消耗體力的活,而且掙的錢也不多。
但對於當時的生活條件來說,他們家在村裏過的也還算是可以。
吃喝用之後還能剩下一小部分,後來村裏人都聽說外出打工能掙好多錢,村裏的男勞力大部分都出去掙錢去了。
王洋的父親自然也出去打工了,畢竟磚窯上掙的錢確實不多,還非常辛苦。
到外地,出同樣的力氣,掙的錢卻比窯廠多的多。
村裏出去的勞動力們,一年可以回家兩次,每到小麥和玉米熟了的時候,他們就回家來幫忙。
有時半個月,有時大半個月,等家裏的農活都忙完後就又匆匆的走了。
他們除了過年時能在家待上一個月左右,還有農忙時節的短暫停留外,其他時間全部都在遙遠的外地打工。
三年之後,王洋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有了些積蓄,他的父母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,收莊稼的時候,再也不用全家人拉著木板車使勁的推著拉著了。
當時農用三輪車在村裏也算是個罕見的物件,他們家是村裏第三個買的人家。
王洋的父母不知從哪個親戚口中得知,去市裏賣糧食,價格要比當地集市能高出一倍多。
於是他們夫妻倆就裝上家裏囤的二十多袋玉米去城裏賣去了,這一去果然就如那個親戚所說,每斤玉米可以多賣一倍還多點。
王洋的父親想著不出去打工了,在家做這個生意挺好的,看他的那個親戚幹這個都賺發了,人家又翻蓋了一座新瓦房。
婆媳倆也覺得這樣很好,離家近些,能賺錢,也不用出太多苦力,還能捎帶著幹幹地裏的農活。
他們夫妻倆第二次去的時候是新玉米剛晾幹沒幾天,就有幾個消息靈通的村民來他們家詢問城裏玉米地的價格。
他們說只要每斤能比當地收購糧食的多給一毛兩毛的,他們就把自家一部分糧食交到王洋父母的手裏去賣。
這一次夫妻倆裝了大半車的玉米進城,回來後給村民們每斤多出一毛五的價格,就這樣越來越多的村民聞訊趕來。
這一次次的滿滿一大車的玉米被他們夫妻拉去,回來後每斤依然是高出一毛五的價格給村民們。
後來,那天霧氣很大,王洋的父母答應好城裏的買家在那一天送糧食。
他們夫妻倆大清早的從村北頭挨家挨戶的開始收玉米。
村裏人都知道他家給的價格高,所以都願意讓他家收去,然後賣更高的價錢。
有好多村民,甚至在前一天晚上都已經預約好了,王洋的父母就這樣一家三十斤,五十斤,八十斤,一百斤的收著。
有些村民已賣給了當地收購站了一部分,所以這次能給他們賣的不多。
有的村民沒來的及去集上賣玉米,他們就能多收幾袋。
還有的這一季的玉米除了留下自家吃的,其餘的全部都搬到了王洋家的三輪車上。
就這樣,幾十斤,幾百斤,王洋的母親手持賬本,一家一戶稱完玉米後,她都把姓名和斤數記錄在上面。
他的父親肩扛著一袋袋玉米裝車,在這條街收了二十多戶,前面那條街收了十幾戶,後面那條街收了不到十戶,三輪車就已經裝不下了。
王洋的父親開著滿載玉米的三輪車,他的母親坐在高高堆起的玉米車上,路過家門口時,匆匆吃了頓早飯,然後就走了。
王洋的父母每次出發前,總會拿另一個記賬本抄錄下這次收購玉米的人家和斤數。方便回來核對,也方便自己對賬。
只是沒想到在悄然散去的霧中,王洋的父母就再也沒有回來。
高速路上的大霧中,一輛載滿玉米的農用三輪車,被一輛運貨的大卡車撞翻在路旁的深深的土溝裏,大貨車司機開著車慌忙逃逸。
被撞破袋子的玉米散落了一地,路過的好心人報了警。
附近的村民發現後喊來一群人,他們把壓在車下的一男一女小心地拖拽出來,只是這兩個人失血過多早已沒有了呼吸。
附近的村民們看這些玉米沒有了主人,一大車玉米不一會兒便被一搶而空,等警察趕到時,只剩下一輛側翻著的農用三輪車,還有躺在車旁邊的兩具早已沒了生命體征的男女屍體。
就這樣,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一瞬間家破人亡,生活一落千丈。
剛收到這個噩耗時,村裏人都紛紛哀嘆和惋惜這兩個年輕的生命,還有遺留在家的這一老一小,這真是家中最大的不幸。
村民們可憐這一老一小從此孤苦無依,即使欠著他們的賬,他們也於心不忍去跟這苦難的人要去。
後來警察終於找到了逃逸的肇事司機,也得以告慰那一老一小以及去世的人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王洋沖奶奶挑了挑眉,頑皮的笑著,“嘿嘿,在電視裏學的。”
王洋最佩服的就是奶奶做事那一絲不茍的認真,所以他從小就立志,長大做事就要像奶奶這般細致,不放過任何一個錯誤的可能。
一個老人在院子裏數著肉的袋數和每袋裏的骨頭的數量,然後再把塑料袋一個個的系好。
另一個年輕的小夥子,就在堂屋裏拿著計算器,對著賬本,一戶一戶的核對著金額,快到中午時,祖孫倆的工作都已確保無誤。
老人擡起頭看了眼正南方的太陽,叫孫子去看看時間。
“馬上要十二點了,奶奶。”
“哦”,老人盤算著一天中大部分人都在家的時間,那就是吃飯的時候,只見她走進廚房,把鍋裏蓋著鍋蓋保溫的飯菜端出來,新蒸的油花卷,還有一盤黃瓜炒雞蛋。
“洋洋,快把吃飯桌搬到院子裏來。”
王洋早已收拾好桌上的賬本和信封,立刻將桌子搬到院子中,見奶奶這麽快就做好了飯菜,驚訝不已。
“呆那幹啥呀,快幫忙拿筷子。”奶奶說。
“噢!”反應過來的王洋迅速去洗了個手,然後去廚房拿了兩雙筷子。
奶奶端著菜,他放下筷子,去屋裏一手拿一個椅子,搬到吃飯桌前,“奶奶,您這是什麽時候做好的飯菜?”王洋還是有些好奇的看著奶奶。
“拆洗完被子,然後我去活了發面,又給院裏的菜地澆了水,我一看太陽快到頭頂了,想著你應該快回來了,然後摘了幾根黃瓜和一些豆角,我把豆角送給你趙奶奶了些。她家今年只種了黃瓜,你趙奶奶人很好,對咱家更好,她看到我有什麽難事一準過來幫忙,洋洋啊,以後趙奶奶家要是有什麽事,你也要多幫襯著點,知道了嗎?”老人跟孫子嘮著家常,又刻意囑咐了幾句,要讓他知道感恩和回報對他們家有恩的人。
“奶奶,您放心吧,趙奶奶從我小時候就對我特別好,還經常幫助咱們家,這世上除了奶奶您對我最好之外,就要屬趙奶奶了,以後趙奶奶家有什麽需要幫忙的,不用等趙奶奶招呼,我立馬跑過去幫忙。”他認真的臉上充滿了感激之情。
老人和藹的笑了笑,沖孫子眨了眨眼,“這才是我的好孫子,來,快吃飯吧,趁村裏的人都在家吃飯,咱們去一家一家的還賬去。”
“嗯嗯!”他嘴裏剛放進去一口黃瓜和雞蛋,王洋鼓著腮幫子,邊嚼邊應聲。
老人也快速的吃起飯來。
自家種的黃瓜真是清脆爽口,奶奶做的飯和以前一樣好吃,尤其是花卷,香香的鹹鹹的非常好吃。
祖孫倆不到十分鐘就吃完了飯,老人用灰藍色的布袋裝好賬本和紅色的圓珠筆,又把厚厚的一沓沓裝著錢的信封,裝進另一個大點的黑色布袋裏。
等一切都收拾妥當了,她鎖上堂屋門,又把廚房門的門鎖鏈掛上。
這時王洋已經拉著放滿豬肉的木板車在大門口等待著奶奶。
老人很快便走到了大門口,反身把門關上,然後上了鎖。
“奶奶咱們從哪一家開始還?”王洋拉著木板車有些遲疑,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。
“先去村最北邊,咱們這條街的最北頭吧。”奶奶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,可以想象的到,她已經在腦中想象過無數次今天的畫面。
王洋把拉車繩挎到右肩上,兩手架著車把手,順著奶奶所說的方向走去,老人則用手推著木板車一側的木板,就這樣一老一少,各懷著一顆激烈起伏的心,向前一步步邁去。
這一天,奶奶等的太久了,久到她已經滿頭白發。
但,這一天,她終於盼來了,她挺直了腰板,就像年輕時候的自己一樣,邁著自信的腳步,意氣風發。
十幾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在王洋小學畢業之後,他就一直問奶奶這個問題。
奶奶覺得那時的他還小,不應該告訴他那麽沈重的事情,便對他說以後有機會,她會將一切都告訴他。
終於有一天,奶奶竟然主動給他講起了關於他父母的事情。
一切的疑惑,至此一一解開。
他記得,那是他決定放棄上學的一天,奶奶一直勸他繼續上學,最後還是勸說不動他,被他氣的哀聲嘆氣。
那天晚上吃完晚飯,奶奶坐在木椅子上沈思了許久,然後叫過他來,坐在堂屋裏的那個飯桌前。
“今天我就跟你講講,你一直想知道的事吧。”奶奶長長的嘆了口氣,開始慢慢地講起了十幾年前的故事......
十幾年前,玉米的收成特別好,農村的糧食買賣自由,又終於不用交糧稅了。
那時候王洋的父母和同村的其他夫妻一樣,在地裏忙完活,就去距村五裏地左右的大窯廠上班。
他們戴上手套,卸土磚胚,夫妻倆一組,拉著磚窯廠特制的加寬加長的木板車,到窯洞成型的土磚胚處裝上滿滿一車,兩人再合力拉到窯廠另一邊空闊的地上,然後在地上鋪一層粗糙的草席,再把土磚胚插著花,整齊有序的碼在草席上,就這樣一邊卸一邊碼著,當時人們都叫這個為碼花架。
這就是把成型的土磚胚,一塊一塊的錯開壘起來,遠遠看去,錯開的一個個縫隙就像是一朵朵花,所以才叫碼花架。
碼花架是為了讓土磚胚個個都能接觸到風和太陽,這樣土磚胚才會幹的更快。
讓土磚胚經風吹日曬幾日後,然後就可以拉去火窯洞裏燒制成紅磚了。
裝運土磚胚是個非常消耗體力的活,而且掙的錢也不多。
但對於當時的生活條件來說,他們家在村裏過的也還算是可以。
吃喝用之後還能剩下一小部分,後來村裏人都聽說外出打工能掙好多錢,村裏的男勞力大部分都出去掙錢去了。
王洋的父親自然也出去打工了,畢竟磚窯上掙的錢確實不多,還非常辛苦。
到外地,出同樣的力氣,掙的錢卻比窯廠多的多。
村裏出去的勞動力們,一年可以回家兩次,每到小麥和玉米熟了的時候,他們就回家來幫忙。
有時半個月,有時大半個月,等家裏的農活都忙完後就又匆匆的走了。
他們除了過年時能在家待上一個月左右,還有農忙時節的短暫停留外,其他時間全部都在遙遠的外地打工。
三年之後,王洋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有了些積蓄,他的父母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,收莊稼的時候,再也不用全家人拉著木板車使勁的推著拉著了。
當時農用三輪車在村裏也算是個罕見的物件,他們家是村裏第三個買的人家。
王洋的父母不知從哪個親戚口中得知,去市裏賣糧食,價格要比當地集市能高出一倍多。
於是他們夫妻倆就裝上家裏囤的二十多袋玉米去城裏賣去了,這一去果然就如那個親戚所說,每斤玉米可以多賣一倍還多點。
王洋的父親想著不出去打工了,在家做這個生意挺好的,看他的那個親戚幹這個都賺發了,人家又翻蓋了一座新瓦房。
婆媳倆也覺得這樣很好,離家近些,能賺錢,也不用出太多苦力,還能捎帶著幹幹地裏的農活。
他們夫妻倆第二次去的時候是新玉米剛晾幹沒幾天,就有幾個消息靈通的村民來他們家詢問城裏玉米地的價格。
他們說只要每斤能比當地收購糧食的多給一毛兩毛的,他們就把自家一部分糧食交到王洋父母的手裏去賣。
這一次夫妻倆裝了大半車的玉米進城,回來後給村民們每斤多出一毛五的價格,就這樣越來越多的村民聞訊趕來。
這一次次的滿滿一大車的玉米被他們夫妻拉去,回來後每斤依然是高出一毛五的價格給村民們。
後來,那天霧氣很大,王洋的父母答應好城裏的買家在那一天送糧食。
他們夫妻倆大清早的從村北頭挨家挨戶的開始收玉米。
村裏人都知道他家給的價格高,所以都願意讓他家收去,然後賣更高的價錢。
有好多村民,甚至在前一天晚上都已經預約好了,王洋的父母就這樣一家三十斤,五十斤,八十斤,一百斤的收著。
有些村民已賣給了當地收購站了一部分,所以這次能給他們賣的不多。
有的村民沒來的及去集上賣玉米,他們就能多收幾袋。
還有的這一季的玉米除了留下自家吃的,其餘的全部都搬到了王洋家的三輪車上。
就這樣,幾十斤,幾百斤,王洋的母親手持賬本,一家一戶稱完玉米後,她都把姓名和斤數記錄在上面。
他的父親肩扛著一袋袋玉米裝車,在這條街收了二十多戶,前面那條街收了十幾戶,後面那條街收了不到十戶,三輪車就已經裝不下了。
王洋的父親開著滿載玉米的三輪車,他的母親坐在高高堆起的玉米車上,路過家門口時,匆匆吃了頓早飯,然後就走了。
王洋的父母每次出發前,總會拿另一個記賬本抄錄下這次收購玉米的人家和斤數。方便回來核對,也方便自己對賬。
只是沒想到在悄然散去的霧中,王洋的父母就再也沒有回來。
高速路上的大霧中,一輛載滿玉米的農用三輪車,被一輛運貨的大卡車撞翻在路旁的深深的土溝裏,大貨車司機開著車慌忙逃逸。
被撞破袋子的玉米散落了一地,路過的好心人報了警。
附近的村民發現後喊來一群人,他們把壓在車下的一男一女小心地拖拽出來,只是這兩個人失血過多早已沒有了呼吸。
附近的村民們看這些玉米沒有了主人,一大車玉米不一會兒便被一搶而空,等警察趕到時,只剩下一輛側翻著的農用三輪車,還有躺在車旁邊的兩具早已沒了生命體征的男女屍體。
就這樣,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一瞬間家破人亡,生活一落千丈。
剛收到這個噩耗時,村裏人都紛紛哀嘆和惋惜這兩個年輕的生命,還有遺留在家的這一老一小,這真是家中最大的不幸。
村民們可憐這一老一小從此孤苦無依,即使欠著他們的賬,他們也於心不忍去跟這苦難的人要去。
後來警察終於找到了逃逸的肇事司機,也得以告慰那一老一小以及去世的人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